冷水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保养是否到位。许多企业因缺乏系统的维护计划,导致设备提前老化、故障频发,维修成本居高不下。科学规划保养内容和周期,既能预防故障,又能避免过度维护造成的资源浪费,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。
每日开机前,观察设备外观是否有异常(如管道结露、部件松动);启动后,监听压缩机、水泵、风机的运行声音(正常应为平稳的低频噪音,无尖锐异响);查看压力表、温度计显示是否在正常范围(蒸发压力 0.3-0.5MPa,冷凝压力 1.2-1.8MPa,具体因制冷剂而异)。某电子厂操作员未及时发现风机异响,导致叶轮磨损,维修成本增加 3000 元。
检查水箱液位是否在刻度线范围内(低于 1/3 时需及时补充,避免水泵空转);观察冷却水颜色,若出现浑浊、发黑或异味,说明水质恶化,需立即更换并清洗水箱。长期使用地下水的系统,每日需检查过滤器压差(超过 0.1MPa 时清洗滤芯),防止泥沙堵塞管道。
每日测试急停按钮、过载保护等安全装置,确保能正常动作。按下急停按钮后,设备应立即停机,且所有电机断电;复位后,需重新启动才能运行,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。
• 风冷式冷水机:用压缩空气吹扫冷凝器翅片(从内向外吹,压力≤0.4MPa),清除灰尘和杂物,确保散热面积不被遮挡;
• 水冷式冷水机:检查冷却塔填料是否堵塞,清理水面漂浮物,测量冷却水温差(应在 5-8℃之间),温差过大说明冷却塔效率下降。
某食品厂每周未清洁冷凝器,1 个月后翅片积满油污,制冷量下降 20%,清洗后恢复正常。
检查管道支架是否松动,阀门开关是否灵活,法兰接口有无渗漏(可用纸巾擦拭接口,观察是否潮湿)。对常闭阀门,每周需开关一次,防止阀芯粘连;对调节阀门,记录当前开度,便于后期对比是否发生漂移。
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过热(正常应无发黑、氧化痕迹),用扳手轻轻紧固松动的螺丝(注意断电操作)。测量电机运行电流,与额定值对比,偏差超过 10% 时需查明原因(如轴承磨损、绕组短路)。
• 蒸发器:打开排污阀,排放部分冷却液(约 10%),清除底部沉积物;测量进出水温差,若比新机时增大 2℃以上,说明可能结垢,需安排化学清洗;
• 冷凝器:水冷式需检查冷却水水质,补充缓蚀阻垢剂(使总硬度控制在 50-100mg/L);风冷式需检查翅片是否有变形,轻微变形可用专用工具修复。
观察视液镜,制冷剂应清澈无气泡(运行时少量气泡属正常),若出现泡沫或浑浊,可能是制冷剂不足或混入空气,需检漏并补充;检查压缩机润滑油油位(应在视镜 1/2-2/3 处)和油质(正常为淡黄色,发黑或乳化需更换)。
用标准仪器校准温度传感器(误差超过 ±0.5℃时调整或更换)和压力控制器,确保设定值准确。测试 PID 调节功能,当出水温度偏离设定值时,设备应能在 10 分钟内恢复稳定。
1. 对蒸发器、冷凝器进行一次全面清洗(化学清洗或高压水冲洗);
2. 更换过滤器滤芯(包括油过滤器、干燥过滤器);
3. 检查压缩机轴承温度(正常应≤环境温度 + 40℃),测量绝缘电阻(≥1MΩ);
4. 测试多机联动系统的负荷分配功能,确保各机组运行协调。
1.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制冷剂纯度检测(杂质含量应≤1%),必要时回收重注;
2. 更换压缩机润滑油(运行超过 2000 小时),清洗油冷却器;
3. 对冷却塔进行彻底清洗,更换老化填料和布水器;
4. 进行能效检测,评估冷水机性能衰减情况(COP 值下降超过 15% 时需大修)。
某化工厂严格执行年度保养,冷水机运行 8 年后 COP 值仍保持在额定值的 90% 以上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1. 定制化调整:根据设备型号、使用环境和运行负荷调整保养周期,如高尘环境需缩短冷凝器清洁周期,腐蚀性介质需增加蒸发器检查频率;
2. 记录与追溯:建立保养台账,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、内容、参数变化和操作人员,便于分析设备状态趋势;
3. 应急预案:制定保养期间的备用冷却方案(如租赁临时冷水机),避免影响生产。
科学的保养计划能使冷水机寿命延长 5-10 年,故障停机时间减少 70% 以上。记住,保养的成本永远低于维修的成本,定期投入才能换来长期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