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机选型是否准确,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效率和生产成本。许多企业因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,仅凭经验选型,导致 “大马拉小车” 或制冷量不足的问题。掌握制冷量、功率、流量等核心参数的计算方法,结合实际工况修正,才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机型。
制冷量是冷水机选型的首要参数,需根据被冷却设备的发热量精确计算,计算公式为:
制冷量(kW)= 发热量(kW)× 修正系数
1. 电机类设备
发热量主要来自电机损耗,计算公式:
发热量(kW)= 电机功率(kW)× (1 - 电机效率)× 运行时间占比
例如:10 台 15kW 电机(效率 90%),每天运行 8 小时,运行时间占比 100%,则总发热量 = 10×15×(1-0.9)×1=15kW。
2. 电子类设备
如服务器、激光设备,发热量近似等于设备输入功率:
发热量(kW)= 设备总功率(kW)× 0.8-1.0(视设备类型而定)
激光切割机的发热量通常按功率的 100% 计算,某台 6kW 激光机的发热量即为 6kW。
3. 工艺反应热量
化工反应、塑料成型等过程会产生反应热,需根据物料比热容、温度变化和流量计算:
发热量(kW)= 物料质量流量(kg/h)× 比热容(kJ/kg・℃)× 温差(℃)÷ 3.6
例如:每小时 500kg 塑料(比热容 1.8kJ/kg・℃)从 200℃冷却至 50℃,发热量 = 500×1.8×(200-50)÷3.6=37500kW。
根据环境和工艺特点加入修正系数(1.1-1.5):
• 环境温度超过 35℃:+0.1-0.2
• 设备连续运行 24 小时:+0.1-0.2
• 制冷水温低于 5℃:+0.2-0.3
• 高湿度或粉尘环境:+0.1
某电子厂在 38℃车间内为连续运行的设备降温,基础制冷量计算为 80kW,修正系数取 1.3,则实际所需制冷量 = 80×1.3=104kW,应选择 110kW 以上机型。
压缩机功率是冷水机的主要能耗来源,计算公式:
压缩机功率(kW)= 制冷量(kW)÷ 能效比(COP)
不同类型冷水机的 COP 值范围:
• 风冷式:2.8-3.5
• 水冷式:3.5-4.5
• 磁悬浮式:4.0-6.0
例如:100kW 制冷量的水冷式冷水机(COP=4.0),压缩机功率 = 100÷4.0=25kW。
总功率需包含压缩机、水泵、风机等辅助设备:
总功率(kW)= 压缩机功率 + 水泵功率 + 风机功率 + 控制系统功率
某风冷式冷水机配套 2.2kW 水泵和 1.5kW 风机,总功率 = 25+2.2+1.5+0.3=29kW。
流量需满足带走设备热量的需求,计算公式:
流量(m³/h)= 制冷量(kW)× 0.17-0.2
(0.17 适用于 5℃温差,0.2 适用于 10℃温差)
100kW 制冷量、5℃温差的冷水机,流量 = 100×0.17=17m³/h。
管径需与流量匹配,确保流速在合理范围(1-3m/s):
管径(mm)= √[流量(m³/h)× 4 ÷ (3.14 × 流速(m/s) × 3600)] × 1000
17m³/h 流量、2m/s 流速的管道,管径 =√[17×4÷(3.14×2×3600)]×1000≈55mm,应选择 DN65 的管道。
水箱容量需满足系统循环和缓冲需求,计算公式:
水箱容量(m³)= 流量(m³/h)× 0.1-0.2(小时)
17m³/h 流量的系统,水箱容量 = 17×0.15=2.55m³,选择 3m³ 水箱。
扬程需克服管道阻力、设备阻力和高度差:
总扬程(m)= 管道阻力 + 设备阻力 + 高度差 + 安全余量(5-10m)
管道阻力可按每 100 米管道损失 5-8m 计算,某系统管道总长 80 米、设备阻力 10m、高度差 3m,总扬程 = 80÷100×6 +10 +3 +5=23.8m,选择 25m 扬程的水泵。
制冷量会因蒸发温度降低而衰减,需按修正系数调整:
• 0℃:×0.9
• -10℃:×0.75
• -20℃:×0.6
计算所需 - 10℃的冷水机,基础制冷量 100kW,实际选型需 100÷0.75≈134kW。
海拔每升高 1000 米,空气密度下降约 10%,风冷式冷水机制冷量衰减 5%-8%,需相应增加选型容量。西藏某工厂海拔 3000 米,选型时需在计算值基础上增加 20%。
1. 数据采集:记录被冷却设备的功率、运行时间、温度要求等参数;
2. 基础计算:用上述公式计算制冷量、流量、功率等基础参数;
3. 工况修正:根据环境温度、海拔、水温等因素加入修正系数;
4. 厂家确认:将计算结果提交厂家,结合设备特性(如部分负荷效率)最终确定型号。
选型时需注意,宁大勿小的原则需适度(余量不超过 20%),过度放大只会增加能耗和成本。科学计算 + 工况修正,才能选出真正适合的冷水机。